>> 了解更多

    翱翔中华,感受地域风情,

    走遍神州,追寻华夏文明!

>> 了解更多

多彩万宁之相约山海
  
多彩万宁之美食大观
  
多彩万宁之长寿福地
  
昵称:
联系:
感谢您宝贵建议与意见!
  节目文稿
《南京钟山文化大观之民国文化》
 
 

孙中山,这个曾经推翻满清,建立了共和的一代伟人,在辞世之后,为何最终选择了钟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中山陵,这座中西合璧的经典杰作又是怎样诞生的,它是如何完美的体现一代伟人的精神风貌的。敬请收看文明中华行栏目播出的《南京钟山文化大观  民国文化》。

1925218日,北京铁狮子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

一位老人在病床前艰难地写下遗嘱。

他早年行医,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此放弃行医,投身革命。 他先后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却唤醒了民众,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他在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他自己独创的革命理论,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政治纲领。

他在遗书中这样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 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和平、奋斗、救中国! 这是他弥留之际,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

1925312的早晨,很多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动。国内外各界群众都自发地举行了追悼大会。

在北京,从协和医院南门经王府井大街到中央公园,沿途送殡群众不下12万人。北京各大中小学数万学生参加了送殡行列。

中央公园社稷坛,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北京各界群众前来吊唁。治丧活动结束后,中央公园也改名为中山公园,孙中山的灵榇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

这年四月,在北京刚刚参加完治丧活动的宋庆龄和孙科等人就赶到了南京,决定在钟山上为孙中山挑选墓址。

钟山又名紫金山,古代曾与衡山、庐山、茅山并称江南四大名山。

早在1912年四月的一天,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在钟山打猎,钟山秀丽的景色让孙中山流连忘返,当时他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道: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在这里乞一土,算作安身之地。

1925421 日当天下午,宋庆龄就在孙科等人的陪同下,登上钟山,为孙中山先生详细勘察墓址。

孙中山生前曾登临过钟山,但是并没有留下标志。而钟山接近三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哪里才是孙中山墓地的最佳位置呢?

钟山有三座山峰,主峰在中,名叫北高峰;东峰又称小茅山; 西峰称天堡山.。在主峰与东峰之间,还有一座缓缓的中茅山。在经过丧葬委员会成员和家属的多次勘察后,位于紫金山主峰的南坡 成为了孙中山墓地的首选。

孙中山先生建造陵墓,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山陵将万古长存,让世世代代的后人瞻仰,因此,中山陵的造形设计关系重大。那么改由谁来设计中山陵呢?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举行一次设计竞赛,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悬奖征集陵墓设计图案。从众多的设计图案中,挑选出最佳的方案。

为防止将来评选时出现徇私舞弊,确保获奖图案的高质量,《条例》还规定所有应征图案一律不得写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能注明应征者的暗号,另以信封藏应征者的姓名、通讯地址和暗号,开奖时根据暗号核对真实姓名公布,以确保择优人选。

19255月,负责工程的常委宋子文请他的建筑顾问赫门草拟了《陵墓悬奖征求图案条例》,

在悬奖征集图案的条例中,对中山陵墓的范围、基本结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材料、奖金额等都有很具体的规定。《条例》规定,陵墓必须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并使它含有特殊的和纪念的性质,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加以创新。

时间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慢慢地逝去,孙中山陵墓的设计,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呢?

在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的广告发出四个月后。

1925920,在位于上海四川路大洲建筑公司的三楼陈列室里,来自国内外40多个中山陵的设计方案汇聚在这里。

在经过几番的研讨之后,一个中国建筑师提供的方案,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下节预告

中山陵的设计稿最终是如何定稿。而在中山陵的修建过程中,将会发生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嘉宝利文明中华行——《南京钟山文化大观  民国文化》正在播出。

从设计稿的平面图上看,整个中山陵园就像安放在大地上的一口巨钟,庄严肃穆,气度非凡。

整个陵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陵墓的布局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法。一些代表性的建筑物串联在同一轴线上。

与古代帝王陵墓所不同的是它取消了石象生,打破了传统的神秘与压抑的气氛,并代之以严肃、开朗、平易近人的环境氛围。与孙中山所倡导的博爱自由精神相契合。

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这个设计方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寓有唤起民众,警钟长鸣的意思。

方案设计者叫吕彦直。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并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

吕彦直怀着对孙中山的敬仰,在拿到资料后,吕彦直就多次带着墓址地图到钟山反复踏勘墓址地形。艰苦的实地勘察,为他充分地利用地形地貌,设计出一个最能体现孙中山先生精神风貌的陵墓建筑,打下了坚实基的础。

在筹备委员会的一致推荐下,决定聘请方案的设计者吕彦直担任中山陵墓的建筑师,主持中山陵的建筑工程。

1926开始,中山陵营建工程开始了它长达六年的漫长岁月。

然而,就在中山陵刚刚开始建造不久,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孙中山逝世后,他的遗体暂时停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等待南京中山陵建成后再南下安葬。

1926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革命军取得了节节胜利,面对革命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这让盘踞北京的张作霖寝食不安。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张作霖手下的一个军官突然说道:革命军之所以屡次作战告捷,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孙中山停灵的碧云寺风水太好,不如毁掉孙中山的遗体以绝后患。

在场的张学良,听后非常气愤,他当面警告这个军官不得胡来,事后并通知警察厅加强了防范。

一天深夜,负责守护西山碧云寺灵堂的官兵在协和医院医师的帮助下,在对遗体经过细心的处理之后,隐藏在了西山附近的一个水泉山洞里。

时至1928年,当国民革命军再次回到北京以后,守灵卫士又才把孙中山遗体重新放回碧云寺灵堂中。

当南京国民政府特派迎榇专员们抵达北京西山碧云寺,在守灵卫士开启棺盖后,发现先生的遗体“容貌清洁,毫未改动”后,这些专员们一年多来一直悬着心,这才放了下来。

1929年,中山陵主体建筑宣告竣工,建成后的中山陵,巍峨壮丽,气势磅礴。

从广场拾阶而上,是一座中国传统的石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二字。

从空中俯瞰中山陵, 一条笔直的中轴线贯串始终,众多的附属建筑联成了一个宏伟的整体。所有的建筑顶面覆盖着蓝色琉璃瓦,墙面一白色为主,色调沉静肃穆。

陵墓的正门上孙中山生前书写的“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生前十分推崇的一句名言。“天下为公”出自《礼记》中,意思是指君为不为一家所有。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们都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现专制统治。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正是要结束这种“天下为私”的不合理状况。

孙中山生前的巨大功勋和高尚人格,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尊敬。可是在他的陵墓,却没有后人为逝者所立竖的墓志铭和传记石刻,这与通常陵墓的做法不同。

在这块石碑之上,除了正面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外,再没有评价孙中山平生业绩的只言片语。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节预告

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的孙中山,为何在他的碑志上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而气势磅礴的中山陵又是如何诠释着一代伟人的思想精神。嘉宝利文明中华行——《南京钟山文化大观  民国文化》正在播出。

早在1926年的三月,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会决定,中山陵墓内的碑文墓志,由汪精卫、胡展堂和吴稚晖负责编写。

然而,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磋商修改后,最后都不能让众人满意,最后委员会认:为总理之伟大,非墓志、传记文字所能包括一切,故意不用为宜”。

这样,一代伟人的陵墓最终放弃了“树碑立传”的传统。然而,伟人的思想,伟人的精神却始终展现在陵墓建筑的石额上。

祭堂是中山陵墓的主体建筑,门额上分别镌刻着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由民国元老张静江书写。

三民主义是实现天下为公的途径。孙中山力图通过三民主义做到天下为公。他主张实行民族主义,即实现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同时将国内各民族融和成为一个文明、强大的统一的中华民族,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

镌刻在灵堂两侧,先生的亲笔手书中华民国建国大纲,在默默地向世人述说着孙中山毕生追求的远大理想。

中山陵的建成,不仅是孙中山思想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孙中山的追随者朝觐的圣地。一生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的志士仁人,都以死后能安葬在中山陵园周围而为荣。廖仲恺、谭延闿、邓演达等民国元老的墓园为绕着中山陵,数万名国民革命军将士也静静的。

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了中山陵园的主要景观,这些凝聚了无数建筑名家心血的杰作,不仅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同时也是这座现代经典陵园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孙中山奉安大典以后,国民党政府每年都要举行几次谒陵仪式,然而作为孙中山夫人的宋庆龄却从不参加国民党的谒陵活动。她每次谒陵都是个人前往。默默的伫立在雕塑前,表达着对先生深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194910月的一天,宋庆龄在此来到中山陵时,她的心情与以前大不相同。因为这次她可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了,孙中山为之奋斗的理想已经实现。

l953223日这天清晨,毛泽东一行来到中山陵,进入灵堂后,毛泽东在孙中山先生的坐像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年轻时的毛泽东不止一次见到过孙中山。他对孙中山那种虚怀若谷的谦逊态度和博大胸怀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亲自听到了孙中山所作的关于改组国民党、联合共产党和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的国际进步力量的坚定的演说,他更是敬佩孙中山那种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毫不气馁、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今天,孙中山所没有达到的目标,他所没有实现的理想,已经由中国共产党人实现。

他更是敬佩孙中山那种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毫不气馁、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今天,孙中山所没有达到的目标,他所没有实现的理想,已经由中国共产党人实现。

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在历经险阻回到祖国大陆后不久,就到南京拜谒中山陵。

当时 李宗仁先生已是76岁的老人,因年迈体弱,他沿墓道爬到碑亭时已经喘得厉害。他只得停住脚步,手扶拐杖,仰望着中先生的陵寝慨然长叹。

李宗仁向碑亭敬献花圈后感慨道:"山河依旧,景色全新"

时值今日,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内担任要职的人员,他们或从台湾、或从海外回到大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把拜谒中山陵作为自己的一个心愿。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孙中山,这位改写了中国历史的伟人,永远载人了钟山的史册,如今,中山陵已不再仅仅是一座陵园,它承接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结合,演绎成近代中国人的一种民族情结,激励着海内外华人博爱奋斗的意志。

  旅游卫视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文明中华行节目组 京ICP备09106019号-2